在中醫內經中有記載:「飲食有節,度百歲乃去。」,是指飲食要有節制,不能隨心所欲。

什麼叫飲食有節呢?

首先是飲食要適量,古人認為飲食的食量過多或過少其實都不利於健康。

第二是提倡飲食要「順應天地陽氣的盛衰」,所以在中午之前陽氣最旺盛,人體的脾胃陽氣借助外界的陽氣則功能增強,所以需多食,而午後夜間陰氣漸漸生長,則人體脾胃的功能也應該處於減少的階段,這樣吃才能養護脾胃臟腑。

知道了飲食的原則,接著我們談食物的分類:

中醫對食物的分類依味道分為「酸」、「苦」、「甘」、「辛」、「鹹」

在中醫的「臟腑理論」對不同的味道有不同的見解:

吃太多「酸性」食物,可能會使肝氣偏盛,從而傷害脾臟,使脾氣衰竭。

吃太多「苦味」食物,會讓脾氣受傷而不濡潤,胃氣受傷而脹滿。

吃太多「甘甜」食物,可能引起心煩胸悶,面色發黑,或者使腎氣失去平衡。

吃太多「辛味」食物,會使筋脈損傷而變得鬆弛無力,精神也變得消沈。

吃太多「鹹味」食物,會使骨質受到損傷,進而引起肌肉的消瘦萎縮,或者心氣抑郁。

總之,適度、均衡、順應自然是中醫飲食調理的核心。

通過對飲食的細緻理解和調配,我們可以在日常生活中實踐「飲食有節」的原則,維護身體的平衡和健康,追求百歲健康長壽的理想目標。

宥聖中醫三重院_曾建誠醫師分享

「宥聖」二字乃嘉義東石笨港口 港口宮天上聖母所恩賜之名字,有著「宥民開聖」、「宥民啟聖」之義。